发布时间:2025-03-26 来源:内蒙古融资担保业协会
字体: 大 中 小
国务院办公厅对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给予最新指导——融资担保机构应把握三大平衡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为5部分、共计20条措施,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旨在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统筹政策激励与风险管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表:《指导意见》中的五个部分和20条措施要点提炼(来源:中国政府网,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修改)
一、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 |
|
(1) |
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 |
(2) |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
(3) |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
(4) |
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 |
(5) |
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
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强度 |
|
(6) |
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
(7) |
健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
(8) |
完善高度适配的产品服务体系 |
(9) |
强化数字驱动的金融业务运营体系 |
(10) |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
三、强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
|
(11) |
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 |
(12) |
推动股权市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
(13) |
加大外汇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 |
(14) |
培育循环互动的金融市场生态 |
(15) |
加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配套支撑 |
|
(16) |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 |
(17) |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支持配套机制 |
(18) |
稳妥有序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改革试点 |
五、加强组织协调和风险管控 |
|
(19) |
强化组织实施 |
(20) |
加强风险管控 |
融资担保行业在此轮政策布局中既面临系统性机遇,更需承担关键性使命。从政策内涵来看,“五篇大文章”的实质是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科技金融要求突破传统抵质押逻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共担机制;绿色金融强调环境要素的金融价值转化,需解决绿色项目外部性内在化的定价难题;普惠金融聚焦长尾市场覆盖,需聚焦批量化业务和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养老金融亟待构建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数字金融则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重构。这对融资担保机构提出了多维挑战:既需在风险识别维度突破传统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科创能力评估、碳足迹追踪、普惠客群画像等新型风控模型;又要在业务模式上实现从单一信用增级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转型。
在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需把握三大平衡:政策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必须将政策性业务置于首位,同时,也需要找到符合政策导向的新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务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应建立“监管沙盒”机制,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模型可靠性;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之间的平衡,要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科技、绿色等领域服务权重。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融资担保机构需以系统思维重塑业务逻辑,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创新助推器”作用。这既需要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更依赖宏观层面的生态共建——通过深化与科技园区、碳交易所、产业联盟等主体的协同,构建“担保+”综合服务生态圈,最终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书写担保行业的担当答卷。
文章来源:普微融资创新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