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9 来源:内蒙古融资担保业协会
字体: 大 中 小
融资担保机构如何构建
完善的法务职能部门
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务系统,不仅关系到机构日常运营的合规性,更是防范法律风险、保障稳健发展的关键防线。本文就融资担保机构法务部门及人员的职能进行了梳理。
一、法务部门架构搭建
1、规模较大机构:鉴于业务复杂性与法律风险的多样性,应当独立设置法务部门。若条件允许,可配备专业细分的法务团队,如合同审核组、诉讼应对组、合规审查组等,各司其职,协同作战。考虑到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也可以与合规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设置,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避免职能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
2、规模较小机构:对于规模较小、业务单一、风险不高的担保机构,独立设置法务部门可能会增加运营成本,此时可以指定综合办公室兼顾部分法务职能,或者直接为业务部门配备专职法务人员。虽人力精简,但需确保法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当一面。
二、明确法务核心职责
1、文件审核把关:审核企业合同以及出具的担保函等具有法律效力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类书面文件,是法务部门的基础且关键任务。每一份合同、函件都可能隐藏风险点,法务人员需逐字逐句审查,确保条款清晰、权利义务对等、违约责任合理。
2、决策支持护航: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在重大投资、资本运作、改革重组等关键节点,法务部门要提前介入,对项目可行性、合法性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参与起草、审核企业章程和重要规章制度,为企业战略落地筑牢法律根基。
3、列席决策会议:参加或者列席党委会、董事会、评审会、投决会等重要决策会议,这赋予了法务部门“法律参谋”的角色。法务人员在会上及时汇报法务管理工作,对决策事项从法律角度发表专业意见,避免盲目决策引发法律纠纷。
4、参与重大项目:深度参与企业的担保、投资并购、招投标等重大经济活动和重大项目,全程处理有关法律事务。从项目筹备初期的尽职调查,到项目推进中的法律文件拟定,再到项目收尾的合规审查,法务人员要步步紧跟,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
5、纠纷处理应对:在项目出险时,法务人员要迅速行动,参加相关保全、诉讼、仲裁等活动,对出险项目进行指导、督办。及时总结项目出险原因,反馈给业务部门,优化业务流程,防范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6、合规管理强化:开展合规管理工作,统一法律事务及合规管理工作标准,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风险等开展专项调研或者检查评估。定期审查内部流程是否符合法规政策,协助营造全员合规的企业文化氛围。
7、知识产权保护:协助办理商标、字号、专利等有关法律事务,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企业无形资产保驾护航。
8、法务宣传教育:协同相关部门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全员风控合规意识,从根源上减少风控合规风险隐患。
9、外部资源管理:负责选聘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内的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并对公司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外部法律支持的专业性与有效性,打造内外协同的法务生态。
三、新形势下的法务重点关注
当下,融资担保机构面临强监管与强风险并存的发展形势,这对法务团队也有了新的要求。从业务角度出发,法务人员首要任务是将放款作为优先处理事项,抓紧时间落地,但绝不能因追求速度而忽视法律风险,法务部门要在放款流程中严格审核,确保担保手续完备、合同条款无瑕疵,保障资金安全放出。此外,面对重大投资事项、重大资本运作事项、重大改革、重组整合事项、产权变动事项等,法务部门更要提前布局,深入研究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全程跟踪。
四、法务人员队伍建设
担保机构的法务人员需朝着专业化、专职化方向发展。
专业化要求法务人员精通法律法规,熟悉担保行业监管政策,无论是复杂合同条款解读,还是新兴法律问题研究,都能游刃有余。
专职化确保法务人员全身心投入法律事务,时刻保持法律敏感度,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同时,要为法务人员提供持续学习机会,鼓励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跟进法律动态,让法务团队与一线业务保持接触。
五、法务工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法务工作专项考评机制:需设立一套全面、科学的法务工作考评体系,对法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考核指标涵盖合同审核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法律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合规管理的落实情况、参与重大项目的法律支持成效等多个维度。通过量化打分,直观反映法务部门、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也为后续改进方向提供依据。
2、建立法务工作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的激励架构,激发员工投身法务建设的积极性。一方面,设立专项奖金,奖励在法务工作中有突出创新、成功化解重大法律危机、为公司挽回重大损失等卓越表现的法务人员;另一方面,将法务工作成果与员工晋升、职业发展挂钩。此外,对于积极参与法务培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的非法务岗位员工,也给予适当奖励,营造全员参与法务建设的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普微融资创新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