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融资担保怎么干?先看六大经济信号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内蒙古融资担保业协会

字体:

明年融资担保怎么干?

先看六大经济信号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延续了9月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并在某些政策方面显得更加积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次会议的政策动向,小编对会议中释放的六大经济信号进行了梳理。

         信号一: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在宏观政策方面,本次会议首次将逆周期调节冠以“超常规”之称,这一措辞相较于以往“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传统表达,更加振奋人心。“超常规”意味着政策将超出预期,一旦经济基本面显露疲态或外部冲击较为严峻,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不再拘泥于小步快跑的传统方针,而是以更为果断的宽松政策,从根本上重塑市场信心,扭转预期。

         信号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力度有望显著高于今年

        “更加积极”这一提法自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以来再次出现,这表明在已经实施的增量财政政策基础上,2025年的财政政策力度仍然值得期待。预计明年将提高赤字率,赤字规模有望突破此前峰值。同时,化解债务风险的力度也将加大,“10万亿”债务化解工作将加快推进。

        信号三:货币政策再提“适度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或明显加码

        时隔十四年,货币政策再度提出“适度宽松”,这一提法上一次出现是在应对2008至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可见其政策力度之大。此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仅体现在结构上的放松,更体现在总量上的增加。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有望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得以拓展,例如降息、降准和购债等多种渠道,以释放中长期资金,确保流动性保持充裕。

        信号四:“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明年面对特朗普新内阁的关税政策,出口面临压力,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今年,在消费方面,重点推动以旧换新、培育新增长点和发展服务消费,预计明年中央将加大促消费补贴力度。在投资方面,预计将优化结构,提升政府产业基金的作用;将注重落实,追求投资的质量而非数量;将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预计会更多地倾斜到民生领域,这种转变旨在顺应经济结构从基建、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向新基建、高端制造业、消费和服务行业转型的内在需求。

         信号五:首提“稳住楼市股市”

        此次新闻通稿首次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的目标,与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止跌回稳”政策相呼应,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可以预见,资本市场将成为明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股市的繁荣不仅有助于提振消费,还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预计明年将有更多新政策出台,如进一步放宽限购和大规模推动住房银行收储等措施。

        信号六: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继续成为重点

        与2023年“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方针相比,本次会议着眼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在外部贸易摩擦或将加剧的背景下,愈加需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实现“稳外贸、稳外资”。展望明年,对外开放的方向可能将更加侧重于加强区域开放,推动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结语

        基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释放的六个信号。小编有如下观点:

      (1)融资担保作为财政延续的政策性工具,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职能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拓展。同时,政策性担保机构有望从财政资本金的补充、贷款贴息水平的提升以及政策性风险分担机制的升级等多重支持措施中获益,进一步有效拓展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

      (2)积极开拓业务增量点,深入发掘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为供应链、产业链量进一步赋能;在科技创新领域,充分利用自身的信用增进优势,继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ABS、仓单ABS等创新模式的增信发行。同时,进一步解读好、落实好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为业务人员注入市场开拓信心,调动其积极性。

 

 

 

 

文章来源:普微融资创新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