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财政职能的延伸,如何更好促进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4-09-18 来源:内蒙古融资担保业协会

字体: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财政职能的延伸,

如何更好促进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

 

        近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题为《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撬动作用》的重要文章,文中深刻阐述到“政府性融资担保既是财政职能的延伸,更是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编者在此文基础上总结出四点关键策略,以期助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有效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扶小扶农扶持科创,敢贷敢担敢为人先

        政府性融资担保作为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其核心使命在于破解传统金融模式下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借贷门槛”难题。因此,政府性融资担保应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营模式,通过提供相对较低的担保费率,切实降低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及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担保机构需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利国利民之举,既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又能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政银担合作体系建设,推行融担基金再担保分险

        目前,我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框架日臻完善,已然构建起“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直保机构”的三层组织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下一阶段中,深化“政银担”合作是关键。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应当密切协同,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共同推动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这一过程中,担保机构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要素,推动各项分险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方共赢局面,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三、积极响应各类担保政策,开发落地新型业务产品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精准聚焦不同类型的支持主体,是有效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这一重要工具的基础和前提。担保机构应当紧跟政策导向,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业务产品。例如,近期各担保机构推出的“科技创新专项贷”、“设备更新改造贷”等,正是确保政策红利落实到社会融资关键点、紧要处的有力举措。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担保机构还需针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资质的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的担保费率,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多元化业务体系,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目前,一些地方担保集团在保持核心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业务路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多元化业务布局不仅能够拓宽客户群体的广度,提升服务能力的深度,还能扩展担保机构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实现政策性与营利性的有机结合,推动担保机构行稳致远。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应充分整合股东资源及体系内能够提供互补金融服务的“兄弟”企业等多方面优势,精准对接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融资需求。通过协同服务和“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方案,提供更加多样化且专业化的融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