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重磅发声→

发布时间:2023-09-11 来源:内蒙古融资担保业协会

字体:

        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还将做好哪些工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金融如何发力?当前,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将从哪些方面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振投资者信心?9月3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

       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保险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
       
        具体来看,周亮表示,主要准备做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进一步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稳妥开展碳金融业务,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严把项目融资的碳排放关,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高碳行业资产的风险敞口,针对性做好应对预案。
       
        四是完善日常监管。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监管评价。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对实施情况和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确保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五是推进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完善的法治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完善的法治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良好的法治是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市场环境的关键,只有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法治体系,才能让市场各方对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充满信任,对市场发展具有稳定预期。

        焦津洪认为,严格的监管执法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面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看清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在焦津洪看来,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保障。他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超过2亿,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超过7亿,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损害,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状况。只有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最大程度地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即便受到侵害,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能得到及时查处,投资者的损失也能得到及时赔偿,投资者才能有信心。

        焦津洪称,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提升投资者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制度相继落地,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二是强化资本市场监督监管执法,“零容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近年来陆续推动建立了证券代表人诉讼、责令回购、先行赔付、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一系列投资者保护的政策机制。

        焦津洪表示,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格监管执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是持续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监管转型,强化各条线的监管协同,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强化“零容忍”执法的震慑,增强监管执法的合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持续完善监管工具箱,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的效能。四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加快监管科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的集成度,促进业务和科技深度融合。五是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力度,统筹运用先行赔付、责令回购等制度措施,丰富持股行权、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实践,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持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助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助力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

        郑薇介绍称,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趋稳向好,上半年境外资金呈现净流入的态势。

        郑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和改善外汇政策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在坚持精准便利,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纵深发展方面,促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的扩面提质;为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做好重大赛事的外汇保障服务,切实提升相关赛事用汇便利化水平。

        在坚持深化改革,助力跨境投融资高水平开放方面,国家外汇局持续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外汇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优化熊猫债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配套的政策管理,不断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对外投资业务发展。持续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提升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更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

        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银行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设立汇率避险资金池,担保征信等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的成本。同时,发布汇率风险情景与外汇衍生产品运用案例集,通过20多个常见的汇率风险情景,提示企业外汇衍生品的使用要点,引导中小微企业树牢汇率风险的意识。

        郑薇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市场主体的理性程度持续提升,外汇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础依然坚实。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坚持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引领,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妥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助力我国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方面工作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中国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
       
        “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中夏介绍称,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推出50多项金融业开放措施,外资来华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10余家。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指数来看,中国是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

        在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方面,金中夏表示,一方面,债券通“北向通”与“南向通”、互换通先后落地,既扩大并丰富了投资渠道,也提供了更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系统性和制度性开放,在发行交易、登记结算、评级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方便。到今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达3.3万亿元人民币,持有A股也是3.3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稳步进展。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新的可喜进展,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突破3%,从贸易看,1-7月,货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达到了24%,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从投资看,到6月末,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余额已经达到9.8万亿元人民币。

        金中夏表示,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后续既要扩大市场准入,还要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

        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所产生的溢出影响。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扩大金融业开放,同时也要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唯有在开放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 :   金融时报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